
我从未意识到自己竟然在潜意识里对中国古代史的短视频博主“以貌取人”专业股票配资论坛。直到我看到一条充满“混搭风”的短视频—— 那标题中醒目的“夏朝”二字,明确证明了这是一段关于夏朝历史的科普视频。 主讲人的经典造型——圆顶白色小帽,加上那浓密的络腮胡,清晰地表明了他的身份是一位虔诚的男性穆斯林。 不得不说,看到一位身穿穆斯林装扮的博主讲述华夏史,给我的震撼就如同我这个北方人第一次得知咸粽子的存在。打开评论区,发现同样受到“混搭风”冲击的网友并不在少数:有人在科普回族的渊源,有人在讨论博主的着装风格,也有人在回忆左公……显然,评论区里大多数人情感上对这位穆斯林装扮的博主讲述华夏史并不买账;而真正围绕“夏朝”主题的留言反倒稀少。 展开剩余58%我个人猜测,这位博主选择穆斯林的形象,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为了塑造一个独特的人设。毕竟,如今短视频的赛道已经竞争激烈,唯有树立不同寻常的人设,才能吸引流量,无论他最初是否有这样的打算,但他确实因此成功引起了关注。其次,他可能是非常虔诚,平时也严格遵循穆斯林的生活准则,并不觉得以穆斯林装扮出镜有什么不妥。看了一下他发布的其他视频,发现还有戴黑头巾的女性出镜,看来他的家庭就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 宗教会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群体。甚至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因宗教差异,不同群体将如水火一般。例如,宗教改变了土耳其人的祖先认同。有关土耳其人起源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有家公司对土耳其人做基因检测,结果发现他们的祖先主要是安纳托利亚人和希腊人。即便面对现代科学的结果,土耳其人依旧感到愤怒,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突厥人的后裔。因此,在宗教信仰上,应该尽量寻求共识,限制或禁止过于强调差异。否则,将埋下民族冲突的祸根。 去极端化的工作也有值得推广的“新疆经验”。十多年前,我在新疆见过全身黑罩袍只露两个眼睛的穆斯林女性。而如今听说,新疆的各民族都能相互尊重饮食差异的观念。新疆地区进行去极端化的原因是,极端化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物极必反,现在比新疆更接近内地的甘肃、青海,反而成为了伊斯兰氛围更浓厚的地区。所以,正是这位“混搭风”的博主,评论区里才会出现那么多感情不适的评论。或许,新疆的经验应该在西北地区进一步推广。 发布于:山东省
|